艾迈特园林绿化
成都绿化工程
艾迈特园林
历史名园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再认识
作者:绿化苗木图片    发布于:2014-03-05 09:20:30    文字:【】【】【
摘要:近日,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的“历史名城与历史名园,世界城市与世界名园”的论坛,就历史名园的利用和保护以及在世界城市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探讨。本文对论坛专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挖掘,以飨读者。

      ——学者纵谈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北京历史名园

  话题嘉宾

  孟兆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舒  乙: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

  赵大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

  刘秀晨:国务院参事、园林文化专家

  张宝章:北京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刘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京历史名园,作为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对于首都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在历史名园的保护水平上,北京与世界其他发达城市尚有不小的差距,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还长期困扰着这些名园,需要系统梳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日,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的“历史名城与历史名园,世界城市与世界名园”的论坛,就历史名园的利用和保护以及在世界城市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探讨。本文对论坛专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挖掘,以飨读者。

  一、“山水为命”、“景物因人成胜概”的历史名园,塑造了北京独特的城市风貌与气质

  主持人: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中,留下了大量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文化。怎样看待北京历史园林的特色以及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孟兆祯:兴造业所涵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创作之源都是环境。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天人合一”,主张“以自然为本”,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前提下发挥“人杰地灵”的影响,见诸于风景园林便是“景物因人成胜概”。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800多年的建都史,借山水之地宜开辟了大量的风景名胜区、皇家宫苑和园林寺庙等。北京古今园林多“因水成园”、“顺藤结瓜”,形成了以“三山五园”为骨干的风景园林系统。

  舒乙:北京名园虽然是人工的,是人为的,是精心做出来的,但是必须以山水为依托,是摆在自然之中的,是以强烈的中国哲学理念为指导的。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就是崇尚大自然,就是必须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花有飞禽有走兽。

  北京的皇家名园是随形的,依地势而起伏,第一要务是一定有山有水,没有山要堆一座山,没有水要挖一池水。而且水的岸是坡形的,没有齐上齐下直立的岸,甚至是伸到水里的土坡,岸边长满芦苇水草,岸上是垂柳。

  北京名园立在山水之间,大部分分布在临近西山的西郊,那里有水源,有山,自然环境极佳,从而使北京名园构成了一种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既不同于欧美的名园,也不同于江南的名园。它是一种纯新的模式,它的核心是并不模仿自然,而是长在自然之中,从而把中国人的审美天性发挥到了极致。

  刘晓明:北京的历史名园体系塑造了北京城市特有的风貌和迷人的气质。北京城中的北海、中山公园、景山、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为城中的重要历史文化活动场所,与内城的历史名园遥相呼应的是外城的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它们形成了北京的绿色护心干网,再加上西山寺庙园林就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从西北维护北京,为北京所在的太行山冲积平原保持水土、减少冲刷、降低气温,同时也提供了赏心悦目的休闲游览场所。加上南有南苑行宫,西有潭柘寺、戒台寺,北有十三陵园林寝宫,以历史名园为骨干形成了从北、西、南三面维护北京城的护心网,也成为保护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历史名园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由此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城市布局方式和城市发展的特殊气质,也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所具有的特殊的优势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作为古都的文化根基,历史名园的“根深叶茂”之特点,规制着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主持人:历史园林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和文化根基。如何结合历史园林的特点,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孟兆祯:北京要向着现代世界城市发展,犹如树木成长一样需要“根深叶茂”,这“主根”就是漫长的历史岁月积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成就。这成就也反映长期以来人与自然协调的成就。城市要适应沧海桑田的自然变化,有变也有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其根。北京的核心永远是紫禁城,北京是以南北向的中轴线为脊梁的,陆路交通就是发展到N环它也是向心发展的,没有心哪有环。水系也是一样,尽管永定河干涸了、长河水系缺少水源、护城河遭到一定的破坏,但“引水贯都”、“京杭运河”等根本的水系骨架是相对不变的。

  风景园林文化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根基,在复建、扩建和新建中都起着“根深叶茂”的底蕴和制约性的作用。如永定门重建,永定门在北京城门中体量不大,但“正门南向”的地位十分重要。要重建就应连瓮城一起恢复,以保证“原真性和完整性”。专家评议中我曾如此建议,但未听取。现在听说又要重建瓮城,地安门也要重建。但又要“移址重建”,据报上报道拟南移,那也是有失“原真性”。真无尽可能完美的办法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社会交通发展的矛盾吗?中国有“先难后得”的哲理观,功夫还没有下到深处。

  新建中的南苑公园二期工程要结合垃圾处理造公园地形。填埋是垃圾处理的一种路数,深埋厚垫,在好土壤上种植植物。该工程承前启后地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地结合了现代社会休闲生活,有望有所创造地创新。文化根基可推动现代世界城市发展,但不应藉发展之名而破坏城市的文化根基。

  三、历史名园不同于普通的公园,要更好地重视和宣传其文化价值

  主持人:历史名园与普通公园有什么区别,在利用历史名园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大年:怎样保护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景山等历史名园?在保护环境、修缮古建筑物和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更好地重视和宣传其文化价值。这些历史名园是国宝级的文物,不同于普通的公园,不能当做大众游乐休憩的场所来对待。

  譬如颐和园,上世纪三十年代,门票两块银元,相当于一袋白面的价钱,结果是游人寥寥,无钱修缮,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一派破败景象。五十年代,解说词主要是批判慈禧“挪用海军银两,重修颐和园为她个人享受。现在颐和园回到人民手中,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游玩休息的好地方!”门票一毛,星期天游人三万(后来票价涨到五毛,游客最多到过十万),长廊的方砖地面都踩漏了(改成水泥地面),人们下水游泳,划船爬山,面包汽水,遍地垃圾,愧对了名园呀。

  改革开放新时期,政府下大力气重修佛香阁、苏州街,昆明湖清淤和广植林木花卉,颐和园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科学管理的时代。我曾建议导游和讲解员多讲一些颐和园的建筑艺术,大如“一水三山”的建园格局––昆明湖上的三座人工岛与“海上有三座仙山”的古老传说;长廊是万寿山与昆明湖山水过渡的巧妙连接;等等。小到昆明湖畔的铜牛,与黄河岸边的铁牛,都江堰的石牛一样,都是“镇水神兽”,讲典故,可揭示铜牛的文化价值。各种景物,有了人文内涵,其价值就更高。故宫里的珍妃井,小小井台,并不美丽,只有讲了珍妃的故事,它才让人回肠荡气,难以忘怀。

  北京新建了许多公园和游乐场,而故宫、天坛、颐和园这些历史名园是不能复制的,它们是文物,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我们能够建造跨海大桥,却不能卖掉卢沟桥。提高我们的眼界,更加重视和宣传其文化价值,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四、历史名园需要整合提升,充分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主持人:目前,北京有不少皇家园林和历史名园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保护,但是没有形成一定区域的整体保护和文化整合,如何进一步发挥众多历史名园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影响力?

  张宝章:要按照北京皇家园林和历史名园的原有规划设置,整合如香山公园周边的名胜古迹,对于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香山不仅有红叶,更有历史、有文化、有景观、有生态。无论是历史人文底蕴,还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应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所谓“大香山”的概念。北京应该保护“大香山”,即以香山公园为核心,对沿山脉所环围的地区都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保护,这个范围应该是东至西五环香泉环岛,西至西山林场,北至玉皇顶,南至八大处的区域。

  认真审视和下大力气保护这一区域的文化遗产,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推动整个北京西山风景区的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生态宜居,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对香山地区丰富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状况尚不尽如人意。名胜古迹多为遗迹遗址,缺乏看点亮点;香山文化宣传力度不佳。

  胡德平:说到北京多而又多的名园胜景,我觉得香山卧佛寺的植物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但是皇家“三山五园”景观的一部分,而且还和曹雪芹生活有着切割不断的血脉关系。研究卧佛寺植物园的历史、人文遗址,都和研究曹公离京后的居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保护这些历史名园,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历史文化的命脉和历史名人的遗迹。

  我希望北京在打造历史名园和世界名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使历史名园的文化精髓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刘秀晨:整合历史名园,一方面需要拓展、扩容和辐射,另一方面要通过串联整合各个历史遗迹等,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如从清朝开始,始称“长河”,现从动物园北至万寿路长河一线,集中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有人说它是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我感觉他比清明上河图更多了一层皇家浩然气派,更有文化艺术特质。

  虽然这些景点间的河道全长不过3公里,但大量的文化遗存,通过这样一条优美的绿色水路,串联成北京最典型的文化风景长廊。沿河的高粱桥、万牲园(动物园)、五塔寺、福荫紫竹院、延庆寺、万寿寺等等,可以讲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古运河历史画卷。它的价值远不止发展城市旅游,更是提高首都文化和“世界著名古都”价值的需要。发展北京的文化产业首先要打的就应该是“文物和园林”这张牌。

  五、国外是怎样利用和保护历史名园的

  主持人:历史名园不仅是各个世界城市的标志,也是世界城市历史文化最为鲜活的载体。国外城市是怎样利用和保护历史名园的?

  刘晓明:可以说,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历史名园的利用和保护。兹举几例:

  伦敦的历史名园,如海德公园、肯辛顿公园等,体现了英国和伦敦的历史文化演变。其中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位于伦敦市中心地区,占地145公顷。19世纪以来,伦敦市区扩展,原在伦敦西郊的海德公园逐渐成为市中心区域,成为居民喜爱的一个地方。公园里有著名的皇家驿道,道路两旁巨木参天,整条大道就像是一条绿色的“隧道”。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大理石凯旋门,东南角有威灵顿拱门,有著名的“演讲者之角”,现在这里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东京历史园林体现了日本和东京的历史演变,它承载了日本文明的转化与传承,见证了日本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日本历史名园体现了一种静态美、文化美、纯朴美、诗意美,是理想美与现实美的结合。东京将大量的历史名园完善地保存下来,比如桂离宫、赤坂离宫、皇居东御苑、日比谷公园、上野公园等。现在东京将历史名园与其他的公园以及绿带系统形成一个体系,支撑整个东京及周边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

  六、历史名园具有很大的文化影响力,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

  主持人:怎样看待历史名园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刘晓明:北京拥有的历史名园资源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在全世界的城市中独一无二。这将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资本,历史名园具有文化影响力和控制力,是建设世界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园林也逐渐被赋予了居住、政治等其他职能,但“精神居住”的主旨却始终渗透其中。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也同诗、书、画、语言等一样,是一种精神产物和文化产物,从方方面面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北京的历史名园是凝固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对这些历史名园的恢复、保护和发展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构想中,绿色、和谐、文化逐渐成为世界城市的追求目标。人民满意度和社会和谐亦成为人们评价城市的因素。历史名园是这些指标与因素的重要承载体,是世界城市的灵魂所在。在新形势下,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而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必要前提。北京的历史名园是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北京历史名园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历史名园更多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主持人:黄月平。本文在组稿过程中,得到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成都园林绿化工程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成都艾迈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蜀ICP备10030302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永和社区12组
四川巴中、德阳、宜宾、自贡、绵阳、崇州、西昌、南充,贵州贵阳、铜仁、遵义、都匀,云南等地均有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的服务网点
联系方式:028-67229758    15108310846   在线咨询:艾迈特园林绿化
艾迈特园林
加我们的微信
切换到手机版
切换到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