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迈特园林绿化
成都绿化工程
艾迈特园林
园林景观设计之宜居之城 从转变发展理念起步
作者:屋顶花园设计    发布于:2010-03-20 09:30:33    文字:【】【】【
摘要:畅达的交通、完善的医疗配套、保存完好的古都风貌、不断上涨的居民收入与平稳的物价水平……这是北京市民心中和谐宜居的生活。然而,在人口与资源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在社会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今天,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催生着更加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时期,如何缓解中心城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运行管理和资源压力,成为摆在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面前的大课题。

  畅达的交通、完善的医疗配套、保存完好的古都风貌、不断上涨的居民收入与平稳的物价水平……这是北京市民心中和谐宜居的生活。然而,在人口与资源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在社会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今天,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催生着更加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时期,如何缓解中心城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运行管理和资源压力,成为摆在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面前的大课题。


  百姓心中的宜居之城什么样?


  建设和谐宜居北京,让北京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频频被提及。那么,百姓心中的宜居之城什么样?


  “宜居,交通一定不能太堵,目前地铁已经惠及到了很多区域,未来政府能不能再多建点地铁?除了控制小客车总量,能不能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成本。”家住朝阳北路的程志云最近的高兴事儿、烦心事儿都是因为车。“我正好是去年11月份买的车,可是一开上就烦了。”程志云的烦恼来自堵车。“一出门就堵,最长的一次,在朝阳北路大悦城门口整整堵了两小时,这也太不幸福了。”听说地铁6号线正在施工,程志云打算一旦地铁开工,马上回归公共交通的“怀抱”。


  今年58岁、住一条普通胡同里的郝大爷退休后在家待着也闲不住,不是上房整理瓦片,就是给院门口的大门补补红漆,一切的修修补补源于老郝心里对这座承载自己一生的城市无限的热爱:他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北京这座古城能一直保留厚重的历史风貌。


  与老郝的“胡同情结”不同,在门头沟的王奶奶看来,眼下如果自己能在家门口看上病,儿女们的负担轻一些,自己便会觉得很幸福。王奶奶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老年病,每次疾病发作,儿女们都要请上一天假,开车带她到离家十余公里以外的一家三甲医院就诊。“整个门头沟没有一家三甲医院,如果未来家门口也能多建几家大医院就好了。”


  家住东城区的李庆妍和老伴刚刚退休,退休金每月加起来有4000元,看起来不少,但也得精打细算过日子。听说政府在努力控制物价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对此,李庆妍坦言,退休金上涨和物价降低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市,一个朝着世界城市迈进的北京,一定不能忽视城市环境建设。”刚从法国巴黎留学回来的齐永辉在谈及宜居时,环境成为了他一再强调的话题,在他看来,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过程中,除考虑完善硬件设施外,北京地区的生活环境更应进一步提升。


  打造和谐宜居面临哪些挑战?


  “目前阻碍北京建设宜居城市的症结所在便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建筑所副所长王文贤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九三学社曾就北京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展开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协调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剧。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伴随着城市扩大,北京市面临能源、交通、就医、就学、就业、居住、治安等突出问题。


  在王文贤看来,由于人口的不断膨胀,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需求的迅速扩张导致初级资源短缺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瓶颈。


  “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增加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更增添了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难度,合理分流过度集中的人口是摆在建设宜居城市眼前的一个关键。”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就北京市内部而言,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京津冀地区的层面看,由于北京市与周边省市相比发展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导致北京市对周边要素包括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区域内人口分布严重不均,影响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离和谐宜居之都还有多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宜居北京,想要达到宜居的标准,让居住在此的人们心中充满幸福感,我们的路究竟还有多远?


  “有专家测算,如果北京继续保持目前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到2020年,总人口可能达到或超出2100万,大大高于人口控制在1800万以内的宜居北京建设控制指标。”王文贤认为,如果不对北京人口分布进行有效引导,北京在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同时,更是难以在宜居城市的建设道路上迈进,并且会严重影响协调发展。


  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赵义坦言,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总体规划中确定的2020年人口规模目标很难。尽管北京早已着手通过新城建设缓解中心城区压力,然而“只建房子不动产业”,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市人大调研发现,城六区集中了全市60%以上的人口和75%的地区生产总值,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导致许多新城没有有效发挥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聚集新产业的作用。


  在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柴文忠看来,人口带来的宜居建设压力还体现在过度集中方面。统计显示,保护古城是北京的大政方针之一,旧城区(主要指二环以里)人口疏解是古城保护工作的基础,近20年来,疏解中心区的人口压力,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十一五”期间,北京旧城内需要疏解的人口约为20万,即平均每年疏解4万人。“但实际上,过去两年从4个城区疏散的居民不足1.5万人。”柴文忠指出,由于规划是以改造与发展中心区为导向,大量房地产项目涌入旧城,使中心区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密度也越来越高,使北京城市危旧房改造带来的人口疏解一定程度上被抵消,古城保护日益困难。


  未来五年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


  找出症结所在,如何对症下药,为建设和谐宜居北京,为市民的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成为当下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纲要(草案)》,未来五年将坚持旧城整体保护原则,加大政府投入,积极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老字号、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会馆等修缮、保护和利用。同时将有序疏解中心城人口,加大文保区域疏解力度,加快建设定向安置房,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为外迁人口提供便利服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为方便迁往周边区域人口的生活,应努力提升周边区域建设水平,首先是医疗与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北京的医疗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中心城市的优质医疗与教育资源过度集中,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鼓励优秀医生到基层工作,让老百姓不再一生病就往大医院扎堆。”夏学銮建议,可以参考房山等地区与市中心重点小学联合办学的模式,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向新城转移。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同时建议,在大力推进“一城一业”的同时,未来可以规划开发城市中的非主干道。同时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和城际快轨,形成环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分散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拥堵。而《纲要(草案)》强调,将建成京沪高铁、京石客专、京张城际、京唐城际等,实现北京与周边主要城市间高速通达。


  “优化环境,让百姓生活更加方便是北京建设宜居之都的目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家环境监察员王维平分析,就目前来看,北京的客观条件既有适合居住的条件,也存在尚待完善的地方。他认为,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基本没有人为或自然灾难,以此为前提,环境是否优秀成为衡量城市是否宜居的标准。


  王维平建议,在北京建设宜居之都过程中,除考虑完善硬件设施外,可对北京地区的生活环境进行美化。“北京绿化面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仍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化质量,减少噪音、辐射对居民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环境优秀是建设宜居之都必不可少的条件。”


  建言


  协调产业布局、疏解中心城区功能


  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建筑所副所长王文贤


  北京2004版总体规划提出,逐步疏散以旧城为核心、占地约108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未来新增功能和产业主要向新城布置,但规划实施五年以来,中心城区建设密度和空间扩张的规模在日益增加。


  北京必须加强产业发展的空间聚集与引导,注重产业布局的全市协调,统筹各区新增功能,防止分散、低效发展造成浪费,向心式发展加剧中心城区拥挤。


  新城发展有“住”也要有“业”


  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赵义


  新城发展,不能只有“住”没有“业”,相关部门在新城盖起一栋又一栋住宅的同时,更要考虑产业的配套和从城区疏解出的企事业单位能否过去。应将人口问题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因素统筹考虑;将人口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衔接,防止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处理好新城“建城”和“兴业”的关系,探索“产居挂钩联动”的政策措施,使新城住房建设与中心城区疏解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和就业、拆迁安置挂钩,以更好地发挥新城作用,有效缓解特大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以就业引导人口转移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应该探索建立人口预警机制和实有人口数据库,加快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口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同时,探索建立京津冀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实质性合作的开展,以产业就业引导人口转移疏解。并通过加快新城建设,将优质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适度向新城倾斜,调控户籍政策,如新增迁入人口户口优先落在新城。


  同时构建覆盖全体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外来人口提供市民化服务,推动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障低收入百姓生活、维持物价稳定


  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家环境监察员王维平


  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收入的稳步增长,一定要跑赢CPI,这是幸福的物质保障,物价问题同样应成为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考虑的重点。只有维持相对稳定的物价,百姓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惠,生活才能更加惬意。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应在物价和居民收入方面有所体现。这种体现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可通过补贴的方式保障低收入百姓生活水平,此外,还应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物价进行适当控制,以应对物价上涨。


  商报调查


  宜居与人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百姓最期待的和谐宜居之都与哪些指标相关?为此,本报联合搜狐网做了独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住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交通基础设施是北京市民最看重的几项指标。

 
 
成都园林绿化工程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成都艾迈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蜀ICP备10030302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永和社区12组
四川巴中、德阳、宜宾、自贡、绵阳、崇州、西昌、南充,贵州贵阳、铜仁、遵义、都匀,云南等地均有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的服务网点
联系方式:028-67229758    15108310846   在线咨询:艾迈特园林绿化
艾迈特园林
加我们的微信
切换到手机版
切换到手机版